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。某個喜愛的blogger的文章用了這個標題。回想自己總是不安於現狀、拼命想趁年輕體驗不同工作不同可能性,想多跑多闖,每次總在眼看著可以稍微輕鬆點享受些許安穩,就勇敢地(可能也單純只是不怕死地),又挑戰另一種可能。於是,又另一個三個月、半年甚至一年的挑戰。新環境總有自己的習慣、規矩和文化,因為想要看更多不同的甚麼,三十歲以前,我在乎的是工作的本質,有沒有不同,有沒有新變化,於是,踏進了很多地方,遠比一般人可能兩年到三年才換一個工作的頻率下,能夠見識到不同公司,不同產業,不同人們。

最近我在想,我到底還可以這樣拼幾次。那些老業務,最後都變成了甚麼樣,他們會不會有天也累了,也不想打仗了呢?

業務的人生,有時是血淋淋的打仗人生。應該要感到幸運,自己可以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換了很多不同戰場,如果人生本身是長期抗仗,那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未知的仗要接著打。三十而立也許已經不適用這個年代,30歲就可以非常清楚自己想去的方向,確定自己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,甚至知道為了喜歡的甚麼可以放棄犧牲多少,就已經是幸運的一群人。回顧30歲前的業務人生,我打過勝利的仗,也數度失敗過。有的仗我很快就知道,沒有一丁點贏的勝算,不拖泥帶水的鞠躬下台,有些仗,讓人比較掙扎,而有些仗,事後回想卻是可以拉長戰線。

身旁還有同為業務的朋友,還在驕傲、沾沾自喜於公司是因為有了自己對某個區的耕耘,才得以使得業績的大幅成長,我聽了沒說話,只是有點反感有點反思,其實,他殊不知如果你只是把既有客人顧得很好,也許那成長的力道是很難被完全歸屬於你個人的功勞。新產品更到位的價格,也許才是成長背後的主因。

做業務越做越久,非但沒有覺得自己更老練更資深(或者說已經不需要更多掌聲了?),反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渺小。這世界,並不會有奇蹟式的旋風,也從不認為自己是甚麼Top Sales或有多厲害,充其量,我想自己也不過是個還不錯的業務。產品不到位,價格定位亂七八糟,行銷沒有計畫,就算我再厲害,也註定不能享受那成長的力道。厲害的業務,可能比較耳清目明,比較能當公司的眼睛和頭腦,有時候也是一個協調者,可以把很多東西串起來,讓公司真正掌握資源的決策者,做相對有利於公司的判斷和決策。這樣而已。

最近在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,如果你新加入一個公司,原本沒甚麼成長的既有客人,你花了很大力氣把他做起來,有或者這個既有客人本來就是穩定成長,整個產業也是穩定成長中,有了你的加入,服務變好了,資訊流通也許更清楚,可是,到底這個客人成長是你的功勞還是前人種樹你只是乘涼?有的老闆近乎武斷地認定,不是從你手上從無到有開發出來的新客人所創造的數字成長,就不算你真正的功勞。自己是業務,也曾經負責過深入開發既有客人的工作,我不會下這樣粗糙的論斷。

但是,我也許只能說,如果要證明自己還不錯,那把既有客人顧好,業績成長,你就是「還不錯」,如果想真的讓人豎起大拇指,就從無到有,辛苦地不得了,甚至從cold call開始,一再被拒絕,再嘗試,再被拒絕,最後終於成功。可是這樣的成功是很累的,有時候在台灣的現行體制下,這樣的成功並不保證帶來明顯報酬的差異。所以很多人反而選大公司,選有名的產品賣。到底如何評鑑一個業務是不及格、可用、不錯、優秀到很優秀。真的是我很想知道答案卻又沒有全盤答案的問題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hso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